27岁的罗沁怡于2023年7月进入张湾区车城路街道艳湖社区第8网格工作,服务671户1500余位居民。在一年多的磨砺中,她在服务长者的过程中收获成长,明白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能让社区变得更美好。
■文、图/记者 赵清
发动银发力量加入基层治理
罗沁怡服务的网格内有150多名东风公司离退休干部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社区后,刚开始,老人们有情绪,难免有各种抱怨。面对这样的情况,她一下有点懵,赶紧向社区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请教。在他们的指点下,罗沁怡积极组织党员活动,几个月后,大家的抱怨少了,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这些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基层治理具有良好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以及资源优势。”罗沁怡表示,去年,开展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时,艳湖社区退休第三党支部书记张国华主动召集几名党员和居民代表组成居民议事会,入户开展意见征集等工作。最终,大家确定了改造艳湖小区宣传栏、搭建凉亭等事项。改造后的宣传栏成为了张贴通知、科普知识和发布提醒事项的主阵地,深受居民欢迎。去年年底,艳湖社区成立夜间巡护队,离退休干部党员们积极报名,自发参与夜间巡护、入户安全宣讲等工作,在社会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退休才两年。作为一个老党员,我主动配合社区做了一些工作。社区工作人员去哪里做群众调解工作,喊我们这些离退休党员去,我们积极响应。尽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张国华说。
主动上门服务特殊老年群体
在罗沁怡服务的网格内,超过80岁的老人有70名,她像对待长辈一样用心服务老人们,赢得了大家的理解和信任。
75岁的刘奶奶(化姓)经常到艳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见到工作人员就说“我没人管”之类的气话。一次,刘奶奶找到了罗沁怡,经过耐心沟通,罗沁怡终于弄明白老人的目的是想申请低保。
经过多方了解,原来,刘奶奶的老伴几年前去世,儿子在东风汽车公司某专业厂工作,女儿在外地上班,两人隔三差五给老人生活费,刘奶奶本人每个月有近千元的退休金,不符合低保申领条件。
之前,有工作人员已经给刘奶奶解释清楚,但刘奶奶还是不理解,经常到社区来问。罗沁怡找到与刘奶奶关系较好的邻居,多次上门安抚老人的情绪,并耐心向其解释相关法规,最终,老人放弃申请低保。
“能上门服务的,必须到家里去。”罗沁怡表示,社区每个季度要开展一次高龄补贴核查,刚开始通知独居老人家属时,不理解的会问一句“老人在不在,社区不清楚吗”。于是,罗沁怡建立一个微信群,每季度发一次通知,对于不方便提供独居老人相关资料的家属,她直接上门服务。遇到老人不会在手机上缴费等小问题,罗沁怡主动帮忙处理,对于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罗沁怡仔细登记后回到社区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或向相关部门反馈,再将情况及时给老人们讲清楚。